时间:2024/9/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有人说戒指像情人炯炯有神的眼睛时刻深情地注视着你。戴戒指好比把那深情款款戴在身上;把那爱人的心戴在身上。

如果西方人结婚后戴戒指人数达到90%的话,那么中国人结婚后不戴戒指的人是90%。

有人认为戒指是外来品。所以外国人喜欢戴,而中国人不习惯戴。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戒指不是外国来的产品。我们中国古代就有把戒指当爱情信物的记载。我们来看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末诗人繁钦传世的巜定情诗》中第六句中写道:"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这里"约指"就是指戒指,古代这时期戒指已经是代表男女定情之物了。

到了南唐,诗人张泌作《妆楼记》记载:有位叫何充的人送了一枚考究的指环给他心爱女子。岂料这女子将它换了一支刺绣笔。何充知道后立即差人将那指环赎回:"此物,洞仙与吾,欲保长年之好。"可见,到了南唐时期,戒指同如今戒指表示爱情意思完全相同,都是希望爱情"可以长久之好"。

国外戒指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在考古中,人们在古代埃及人遗体的手上发现戴着芦苇制作的圆圈。人们相信这个圆圈就是戒指的雏形。是爱情永恒的见证。古埃及人戴戒指是结婚契约中的一部分。

又有传说西方最早戒指雏形是来自希腊悲剧英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恶魔宙斯为惩罚替人类盗火种的普罗米修斯,用铁链将普罗米修斯绑缚在岩石上,让老鹰将他内脏啄出来,晚上内脏再长出,白天老鹰再啄出来。以此折磨普罗米修斯。

最早戒指灵感来自绑在他身上的锁链而来。故事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戒指是用来"绑定"的意思好像在这个故事里有了。

到公元年,古罗马教皇颁发了一项新规:每对在结婚典礼上新郎新娘,必须交换结婚戒指。婚戒的交换表示要将对方牢牢的捆绑在身上,不论贫富,无论疾病。

不能忘记许下一生相守的承诺。那枚戒指受的神庇佑,时时刻刻提醒你己婚的身份。也就是说西方人结婚后必须戴戒指在古代是有法律依据的。

中国人婚礼上也开始有交换婚戒这一环节了。只不过交换后到婚礼结束,很多人特别是男士就将戒指束之高阁了。

曾经在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本小说。时间久远书名字记不起来。故事说的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爱上一位"手上没戴戒指"的男士。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士在政界成绩越来越卓越。姑娘爱他也越来越越疯狂。

只到她怀孕后才得知他是有婚姻的人。女孩悲怆地问:"国家为什不颁布一条法律,让己婚者都必须戴上戒指?"……

几十年过去小说中很多故事情节我都记不清了,但只凭手上有没有戒指就肯定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婚姻,这个情节一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这女孩愚蠢的不可思议。只能说西方社会的风气,那就己婚者要戴戒指。

因为对小说中姑娘悲惨的经历印象深刻。一枚戒指引发姑娘爱情的悲剧让我难忘至今。后来我在国外工作的几年时间,最愿意观察的就是外国人手戴不戴戒指与婚姻的关系。不管是亮瞎眼的钻戒还是普通14K戒指,结婚者基本上都戴戒指。

不管你从事的职业是农民,还是银行职员。农民也不会因为干肮脏的农活而不戴戒指。所以你很容易通过他们手上就判断谁已婚者谁不是。

我们的国人你很难从人们的手上发现谁是已婚者谁不是。这是和国人对待感情的方式细膩而含蓄有关吗?是国人无钱购买吗?更不是!逢年过节,中国人认为的喜庆日子,你到任何一家金银珠宝店,那人山人海……

都说外国人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是直观的;国人表达感情方式只能意会。已婚者戴戒指在中国还没有形成气候。

我还发现另一个奇怪的事,那就是到中国来的外国人。不要多,两年之内绝对是中国通。不仅会使用筷子,也开始也随中国人习惯:己婚者大多不戴戒指了。中国人也就难判断他们婚否。

前年,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星期,我从上海机场出发登上前往英国的航班。在机舱门快关闭时,一位很有绅士风度的外国男士匆匆赶到,坐到在我身旁的位置上。估计是在中国工作,回英国过圣诞节的。

他对手机了声"再见"就把手机关机了。若你不看到他本人,那发音标准的普通话你绝对以为是个中国人。他落坐安稳后,从衣袋里掏出来一枚戒指,熟练地戴上。好像是侧光发现我看了他一下,他嗨嗨地自我解嘲地笑了一下。在中国脱离戒指,回家戴上戒指。我也"嗨嗨"一声……

其实戴戒指也好,不戴戒指也好。只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对爱情忠贞的人即使不戴戒指也不会做出有违婚姻誓言的事;相反,戴上戒指的人心里想做出朝三暮四的事情,一样可以做。

戒指只是一个环,套住是你的手指,不等于就能套住你的心。只有真正把爱人放在心上,才是对婚姻最好的忠诚。

戴上戒指可以随时提醒自己是有婚姻要忠于的人;可以起到警示己婚者在感情出现问题时要三思而后行的效果。在国内离婚率高居不下的今天,亲爱的朋友,你觉的已婚者把戒指戴上是件好事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78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