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A史上,张伯伦享有“篮球皇帝”的美名,但他这位皇帝却无法君临天下,不仅因为还有“篮球之神”存在,更因为“指环王”比尔-拉塞尔存在。拉塞尔无法打出像张伯伦那样恐怖的得分纪录,但拉塞尔10根手指戴不下总冠军戒指,却也是令张伯伦眼红的成就。在历史评定上,拉塞尔的历史地位要高于个人实力登峰造极的张伯伦,甚至总决赛MVP奖杯还以他命名。这又是为何呢?首先,篮球作为竞技运动,是要靠成绩说话的,而论及这点,NBA史上没有人比拉塞尔更“说得起话”。他的NBA生涯几乎和总冠军相随,菜鸟赛季就拿了冠军,生涯最后一季又以冠军作结,13年来11冠,其中包括一次8连冠,连缺席总决赛也只有1次。这些纪录令后人高山仰止,和张伯伦的单场分一样遥不可及。其次,拉塞尔树立了崭新的的篮球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他将防守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还树立了团队篮球的典范,展现出强烈的求胜欲望,这些都被后世超巨们奉为圭臬。此外,在接替奥尔巴赫兼任球员和教练后,拉塞尔还成为NBA,乃至北美4大职业体育联盟史上首位黑人主帅,对黑人球员地位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拉塞尔之所以被抬得这么高,也和生平最大宿敌张伯伦的“衬托”有关。若翻开张伯伦的数据统计,感受到的只有一阵眩晕,脑海里泛出“非人类”三个字。菜鸟赛季,张伯伦便场均轰下37.6分27个篮板;-62赛季,张伯伦挑战人类极限,单季80场全勤,场均出战48.5分钟超出常规时间,场均轰下50.4分25.7个篮板,史上独一份。-63赛季,张伯伦再次单季轰下44.8分24.3个篮板。时至今日,这2个纪录连敢于挑战的球员都没有。此外,张伯伦还留下了名闻遐迩的单场分,以及一些关于他超强体能的传说。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张伯伦选择任何一项运动都会是顶尖好手,他选择篮球,是篮球的幸运。”为了限制他,NBA曾将三秒区从12英尺扩大到16英尺。不过,和张伯伦彪炳的常规赛数据相比较,他的季后赛数据就“不那么好看”了。生涯常规赛场均得到30.1分22.9个篮板,命中率54%的张伯伦,生涯季后赛场均数据则“仅有”22.5分24.5个篮板,命中率52.2%。而到了总决赛,他的场均数据进一步滑落到18.6分24.9个篮板,命中率51.7%。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的:“季后赛才是检验巨星的舞台。”张伯伦如此表现,再加上他明明拥有着史上最无可匹敌的个人能力,生涯却仅有2座总冠军入账,着实有些说不过去。于是,倒推回来,人们难免会对张伯伦的常规赛数据产生质疑,怀疑其中有多少水分。于是,各种关于张伯伦“刷数据”的故事就流传开来。比如,此前有人称张伯伦为“温柔的巨人”,因其连续0多场未曾6犯离场,生涯几乎没吃过技犯;但有人却称,张伯伦曾为了保持自己连续N场没有犯满毕业的纪录,会在比赛中自己犯规数快满时,故意消极防守。比如,有人会说张伯伦的队友曾被要求在比赛中故意罚丢球,给张伯伦刷篮板数据,同时也给他带来大量二次进攻得分。甚至有人称,在张伯伦百分之夜,他就是通过如此方式拿下分的。总之,在有些人眼中,张伯伦就是一位对数据痴迷,为刷分“无所不用其极”的一个数据刷子。偏张伯伦的生涯貌似还为这种说法给出了佐证。他生涯2个冠军赛季,都是在新任主帅(-67赛季是亚历克斯-汉纳姆,-72赛季是比尔-沙曼)的极力要求下,交出开火权,不再专注于在进攻端刷分,而将精力投入到助攻、篮板和防守上去,才得以触摸冠军奖杯的。-67赛季,张伯伦单季场均得分首次跌破30分,场均出手首次少于20次;-72赛季,张伯伦单季场均得分首次跌破20分,场均出手首次少于10次。偏偏在他做出调整的这2个赛季就夺冠了,这绝非巧合。因此,关于张伯伦只能(或只想)独善其身,不擅团队合作的说法就传开来。连“疯狂科学家”老尼尔森在谈到拉塞尔时也表示,所谓超巨有2种,一种是让自己无比光鲜亮丽,却是以牺牲在场其他球员的利益为代价的;一种是让身边队友看起来都比自己出色,而拉塞尔就是后一种。当然,张伯伦备受指责的还有一点,就是他的场外生活过于“纸醉金迷”。据悉,张伯伦不仅是“夜店小王子”,甚至还自己经营过一家夜店。科比曾不满于奥尼尔的懒惰,而夜夜笙歌的张伯伦貌似也并未将自己的能量全部释放在篮球场上。而从“有刷分嫌疑”到“流连夜店”来看,张伯伦倒也和如今的哈登有几分相似。如今,张伯伦离开我们已有20多年了,他好似流星,在一瞬间划过夜空,照亮苍穹;拉塞尔则仍健在,他好似恒星,在隐退之前仍然光照大地。(仰卧撑/毛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62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