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婚礼上,并没有交换戒指这一仪式,但随着西式婚礼在中国的普及,人们逐渐在婚礼上见识了交换戒指的仪式,自然而然地认为戒指是西方舶来品。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戒指了,只是含义与现在稍有不同。 戒指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被普遍称为指环,是利用一些骨质或石质的东西打磨而成。由于最初人们在打猎时会使用弓箭,有时拉弓会伤到手指,带上这种指环后便可以起到保护手指的作用。一个实用性的指环如何发展为现在表达爱情的信物呢?这便要从戒这个字说起了。 在古代,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按照规定,嫔妃在侍奉皇帝之前都要向女官登记,女官会给嫔妃发两种指环,一种是金指环,另一种是银指环。嫔妃们平时会带银指环,即将要侍奉皇帝的时候戴在左手上,侍奉完则戴在右手上。如果嫔妃因怀孕或者月事来临不能侍奉皇帝,此时就要戴上金指环,女官依此了解嫔妃的状态,便不会安排她侍寝。这个时候的戒指便有了戒的意思,亦是告诉嫔妃应该戒色,所以此时只有女子佩戴戒指。 在秦汉以前,戒指被称为约指或者驱环,具有两种含义:一是约束之意,即古代宫廷对皇帝的约束;二是信约、婚约、定情等意思。在魏晋繁钦的《定情诗》中写道: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这里的约指便是指戒指,用银子做成,以表达爱意。戒指在唐朝称为指环,在明朝才有今天戒指的称谓。明朝的王圻在《三才图会》中说道:后汉孙程十九人立顺帝有功,各赐金钏指环。即今之戒指也。文中的汉指汉代,说明在汉代戒指就发展成为一种奖赏,不只有女子佩戴。而戒指这一叫法就从明朝开始了。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少数民族的影响,戒指和婚姻产生了关系。《胡俗传》中记载:始结婚姻,相然许者,便下金同心指环。胡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在其婚礼习俗中需将金戒指作为聘礼,此时的戒指便有同心环的意思,意味着夫妻同心一体,幸福吉祥,跟现代的意思很相近。 随着时代的发展,戒指不再只是爱情的象征,它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古装剧中,江湖门派或者王公贵族通常在食指上戴一枚象征权力的指环,见指环如见其人。戴在拇指上的戒指叫扳指,满族八旗子弟在弱冠(古代指男子满20岁,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之前都要在本旗弓房练习拉弓,拉弓时佩戴扳指可保护手指,因此八旗子弟对扳指十分重视。后来戒指演变成一种时髦的配饰品,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富商巨贾都喜欢佩戴。戒指也含有警戒之意,刻上戒烟戒酒戒色的字样送给他人,寓意劝人戒烟戒酒戒色。也有人在戒指上刻自己的名字或者爱人的名字,象征永结同心。 关于戒指来源的说法有四种,第一是野蛮说:即古代抢婚演变来的结果,指古代男子从别的部落抢来女子,会给她戴上枷锁,防止跑掉。经过演变,枷锁变成了婚戒,表示已经有另一半。第二是崇拜说:古代崇拜太阳,人们将玉石制成环状,象征太阳神,给人以温暖,也象征永恒的信念和真理。结婚时新郎戴金戒指,象征太阳;新娘戴银戒指,象征皎洁的月亮。第三是统治者需要随身带着印章和权杖之类象征身份地位的物品,人们觉得麻烦便用圆环代替。第四是上文介绍的禁忌说,是古代妃子佩戴以示戒色的标志。 发展至今,戒指的佩戴方式也有了许多讲究。戴在食指上表示想结婚(未婚),戴在中指表示正在恋爱,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戴在小指上则表示单身或者不婚主义。不知哪位大神发明了清热解毒的简单记忆法:戒指分别戴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代表青(年)、热(恋)、结(婚)、独(身)。 戒指虽美,可不要随意佩戴哦。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74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