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梅影业最经典的史诗电影? 有人会说《乱世佳人》。 在奥斯卡上最成功的商业大片? 有人会立马想到《指环王》和《泰坦尼克号》。 但如果不同时说起另一部同样是现象级的作品,有人就会呵呵一笑。 连《宾虚》都不知道,还提什么好莱坞? 成本万美元,全球票房万美元,对比如今几千万就能赚几个亿的案例,根本就不算啥。 那么换算一下。 根据BoxOffice网站的一份榜单数据,在考虑到观影人次、通货膨胀等因素后,《宾虚》的那多万美元相当于8.亿美元。 8.8亿也不算什么呀。 请注意,人家算的只是北美票房。 年上映的《宾虚》,几乎所有票房统计都来源于北美市场。 换算后的《阿凡达》,北美票房7.6亿美元,也才8.亿美元。《复联4》的则是8.亿美元。 更亮眼的成绩是在奥斯卡。 一口气囊括11项大奖,能够并列的后来者,只有《泰坦尼克号》和《指环王3:王者无敌》。 在那个时代,万美元成本是非常夸张的顶级制作。 由于没有电脑特效,很多大场面只能用实拍。 新修建了组建筑作为布景; 制作的相关道具多达万个; 专门训练了78匹白马; 一场赛马戏动用0名临时演员; 电脑特效的缺点是,过了许多年再回看,会感觉很假,不信你看《星球大战》试试;实拍的好处是,无论过了多少年,电影的真实感不会降低。 62年后再看《宾虚》,依旧是震撼无比。 能够负责拍摄这种级别的制作,导演自是来头不小。 年,早已是大导演的威廉·惠勒又火了一部《罗马假日》,之后《四海一家》戛纳金棕榈大奖。 米高梅对他非常有信心,将整家公司的最后希望交到了他手上。 50年代的米高梅高开低走,初期还能凭借歌舞支持,到了年,持续30年的盈利纪录首度被打破。 加上反垄断法剥夺了发行和影院业务,始创功臣路易斯·梅耶的离开,米高梅用万来拍《宾虚》,简直就是孤注一掷。 而且,年版的默片《宾虚》,一直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经典。 即便是50年代末,翻拍电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得益于强大的导演实力,以及在25版《宾虚》做过小助理的经历,威廉·惠勒成功地奉献出了超越经典的有声版本。 电影的成功帮助米高梅暂时渡过难关,同时主演查尔登·海斯顿踏上生涯巅峰。 本来有机会担任男一号的保罗·纽曼,只能叹息自己错过了一部史诗性作品。 《宾虚》改编自年出版的畅销小说《宾虚:基督的故事》,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了罗马帝国时期,一个富二代家破人亡后的复仇故事。 复仇情节自18世纪40年代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后就屡见不鲜,更久远的还有“卧薪尝胆”,经历了一百多年时间,近乎成了老套的存在。 更别说是当下了。 那《宾虚》还有什么好看? 从视听体验到精神内核,都无懈可击。 视听方面最主要是两场戏。 两场戏都是主角宾虚的关键转折点。 第一场是海战,米高梅找到了一位致力于研究古罗马造船技术的专家来帮助道具组还原出罗马战船。 夜战并未影响画面的清晰度,威廉·惠勒借助熊熊燃烧的火光照射出战争的惨烈程度。 当时的观众看到那般场景,想必是瞠目结舌的。 第二场车马大战,是绝对的重头戏。 进场恢弘大气的配乐,其作用可以媲美兴奋剂,配合壮观的实拍场景气吞山河; 接着人仰马翻的镜头触目惊心; 兄弟相残的决战如坐针毡; 仅仅10分钟的时间,就达到了很多大片半小时大决战的效果,足以让人意犹未尽。 威廉·惠勒花费了五个星期的时间实拍完成了这场戏,他和全剧组的努力换来了很可能是无法复刻的影史经典大场面。 因为后世有了特效,电影公司就根本没必要实拍,又布景又训马的太浪费时间,直接在摄影棚摆个绿幕就可以做出更震撼的效果,还更加安全。 不可否认版《宾虚》的视觉效果更厉害,尤其是海战。但许多年后有了更厉害的特效,那尴尬的就不是老版了。 版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做了较大幅度的改编,变成了更为彻底的爆米花大片。口碑毫不意外地崩溃,导致米高梅把年赚来的钱给亏了回去。 在剧情的改动上,两个版本还算是各有优劣。 新版增加了主角兄弟的前史部分,节奏虽没老版那么单刀直入,但能让观众更加同情弟弟梅萨拉; 老版开头直接让去罗马参军的梅萨拉与宾虚重聚,把更多时间刻画宾虚的落难经历,使得观众更加能体会到宾虚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 新版到了第二幕,第三幕就成了典型的爆米花节奏,白白浪费了开头的代入感。这也无可厚非,但淡化了最为核心的宗教内核,就让整部电影的精神力量给弄没了。 《宾虚》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复仇情节只是外壳,真正的重点是宣扬宗教精神,本质上是一部“福音电影”。 耶稣受难记是剧情的一个暗线,适当地与主线交叉。 宾虚能奇迹般地翻身,严格来说是重生,离不开耶稣的帮助。 虔诚的基督教徒看完电影痛哭流涕,那绝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那非基督教徒岂不是会觉得很扯淡? 尤其是结局还有着奇幻元素。 那就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理解、解读了。 宾虚和梅萨拉是两种思潮的代表,前者是不可阻挡的新时代潮流,后者是坚信融入旧体制才是生存之道。电影中两人的对抗非常强烈。 罗马帝国征服着其他国家,却也被其他国家的思想所入侵。随着时间的进行,罗马人的思想逐渐固化,无法再与出现变化的民心相融合。 反抗的力量,便出现了。 梅萨拉到死也没有半点悔恨,象征着罗马帝国注定灭亡的结局。 宾虚对待奴隶就像对待朋友,他的这种思想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只不过,要完成时代的变革,他需要经历非同一般的苦难,并且拥有坚决的意志,才能够最终获得成功。 历史总是十分相似,时代就是这样在不停地变革,顽固不化的终究被淘汰,全新的浪潮经历挫折后来临。 《宾虚》只是刚好想说,基督文化取代西方旧体制的变化罢了。 其实不考虑太多别的,当是纯宗教片看也无所谓。 因为就算明知道主题有着宗教洗脑的意图,也不得不感叹,这电影实在是拍得太TM牛X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17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