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下去”“没什么意思”“看了三个小时还没个结局”……事实是,这一代年轻人确实不喜欢《指环王》。这多少有点令人困惑:毕竟《指环王》跟他们普遍喜爱的《哈利·波特》在大框架上颇有相似之处,年轻人为何如此偏心? 《指环王》和《哈利·波特》的故事主线都是小角色对抗超级黑暗势力。前者故事里,在年前中土大战中败亡的魔君索伦即将卷土重来,而阻止他的重任被交给了一个小小的霍比特人;后者故事里,曾令整个魔法世界闻风丧胆的伏地魔也将重生,他的对手则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在两个故事里,这种正邪力量严重不成正比的对抗,背后都有正义力量取胜的关键性道具,主人公只需要摧毁某类对反派来说至关重要的神秘物件便可“四两拨千斤”。在《指环王》里,这一道具是至尊魔戒;《哈利·波特》里,则是存放着伏地魔灵魂碎片的七件神器。 在两个系列里,主人公与大反派的最终相遇都被安排到最后——在那之前,黑暗力量必须处于蛰伏状态,让主人公有足够的成长时间。成长通常是痛苦的,霍比特人佛罗多和人类孤儿哈利·波特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内心的脆弱,以及这段旅程最终只能靠自己走完的真相。不过,孤独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两人身边仍有友情的支持——在《指环王》里,这唯一不受魔戒诱惑的纯真友谊来自家乡同伴山姆;而《哈利·波特》里,哈利的身边则有分别代表忠诚与机智的“左右护法”罗恩与赫敏。此外,两位主人公身边都有一位亦父亦师的引领者,他们博学、智慧、战斗力超群,但同时也有“越强大越脆弱”的灵魂黑暗面。他们都会鼓励主人公扔掉对自己的依赖,找到勇气,完成使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观众将《指环王》中的灰袍巫师甘道夫错认为《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邓布利多,两者在人设上确实太像了。 故事结构和人物设置如此相似,《指环王》和《哈利·波特》的最大区别便在于讲述风格。受托尔金原著风格的影响,诞生在年的《指环王》系列以庄严冷峻的姿态稳步展现中土世界的奇观。但不同于诗人、作家、大学教授出身的J·R·R·托尔金,《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在创作该书时是一名生活拮据的单亲母亲,其平民女性视角决定了《哈利·波特》从原著到系列电影都较为细腻平实的特点。这两种风格并无高下之分,只是就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习惯而言,古典主义做派更浓的《指环王》显然不及《哈利·波特》来得亲切和平易近人。 来源:羊城晚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20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