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墨萱荐书 序言 提到《魔戒》三部曲,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那部惊世骇俗的史诗级电影,在人类、精灵、巫师、矮人、恶魔各方势力构成的中土世界里,剑与魔法交相辉映间,让观众在光与影打造的幻想世界中,享受了一场奇幻之旅。然而,论历史地位,由英国作家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传作的同名原著小说,一点也不输给电影,如果从文学史的角度上来讲,其价值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在西方文学门类中,有一支叫“奇幻文学”,英文写作Fantasy,古希腊作品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其出现和发展都奠定了基础,直至托尔金的这部《魔戒》横空出世,奇幻文学的大幕正式拉起,为读者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空间。 小说《魔戒》 我读《魔戒》三部曲,有暴雨前被闪电撕裂天空的震撼:第一,从托尔金的故事里,我看到他用奇幻故事对现实世界的投影,在绝望和希望中的张力中,重新认知当前世界;第二,惊异于他打造出一个如此完备的架空世界,细致入微的历史事件与风土人情,甚至可以成为平行世界的存在,有这样的野心才能成就不朽名著。 《魔戒》的故事故意模糊了善恶的边界,让人物游走在善恶之间,使小说具有强烈的宿命气质 托尔金说:会有遗憾,会有风起云涌的黑暗,但也会有巨大的勇气,不会完全白费的壮举。 《魔戒》中对于人性中底层的善恶诠释的极为彻底,不是简单的两级分化,正义与邪恶只在一念之间,只有那扇“心门”才是永恒。 至尊魔戒 魔戒,其实不只一枚,魔君索伦诱骗精灵工匠打造了一系列魔戒,它们都无比强大,此外,他又在末日火山偷偷打造了至尊魔戒,它能够统领其他魔法戒指,拥有制高无上的力量。全文围绕的魔戒便是这一枚至尊魔戒。 后来,精灵族和人类的联合大军打败了索伦,但是由于人皇垂涎于至尊魔戒的力量而没有完全毁掉它,因此索伦的邪恶意识也得以保全,不断积攒力量,只要他能再次获得魔戒,便能东山再起。 霍比特人佛罗多 此时的魔戒,在一个霍比特年轻人手里,他名叫佛罗多。很多读者都很难理解,小说里有那样多的英雄人物,却没人能控制它,为什么只有柔弱的霍比特人佛罗多能安然的保管魔戒呢? 其实,这里面暗藏了一个善恶的逻辑。魔戒代表纯粹的恶,他恶的合情合理,就像夜晚的黑暗,是自然属性,属于东方“道”的概念。所以,想要掌控魔戒,要么是同等级的恶,要么是同等级的善。霍比特人天性乐观积极,待人和善,而佛罗多的品性恰是其中翘楚,他代表的正是纯粹的善,是“道”的另一面。此时,“真善”与“真恶”彼此才能互不干涉,魔戒才能安分地被佛罗多戴在胸前。 可是,小说并没有止于善恶两立的主题,托尔金想要追求善恶间的模糊地带,那里的善恶是随时转化的。于是,在第三部《王者再临》中,我们看到了“咕噜”。 魔戒奴仆:咕噜 咕噜是谁?他是在佛罗多之前的魔戒持有者,有趣的是他也是霍比特人,由于长期持有魔戒,心智和外貌都已经扭曲,经常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至此,你应该发现,咕噜其实就是佛罗多未来的样子,咕噜是一个预言性的人物,他客观存在于世界,但也能指示出未来的方向。事实上,佛罗多来到末日火山口时,本该把它丢尽岩浆中的他,经历了此行中最大的考验。最终,佛罗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魔戒地蛊惑,想要带上魔戒一走了之。一路尾随地咕噜一口咬掉佛罗多的手指,抢走魔戒,却一脚踏空,连人带魔戒一起掉进了岩浆中。 我认为,这样的结局是托尔金给出的关于人性善恶的回答,现实中没有绝对而纯粹的善,咕噜曾经是善良霍比特人,受到魔戒的蛊惑堕入幽深的黑暗之中;邪恶的消失也并非人为,有时要看天命,不是人类选择了灭亡“恶”,而是“恶”的归宿就是灭亡,魔戒的消融说明,托尔金对人类的未来仍保有希望。 《魔戒》中架空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投影:人类的迷失导致自我背叛与毁灭 托尔金曾写道:伊露维塔知道,人类置身于世界诸多力量的冲突混乱中,不会和谐利用他们得到的礼物,而常常会迷失。——《精灵宝钻》 白袍巫师萨鲁曼 小说中的巫师领袖萨鲁曼是个背叛者的形象,他是整部小说中最接近现实人性的形象,他超越于文字而成为血肉的存在,就在于他会迷失。 萨鲁曼本是最正派,最智慧,最有力量的巫师,在巫师、精灵与人类联合反抗索伦时,曾暗中帮助他们,助其成功打败索伦。可最终他还是受到了索伦的引诱,沦为邪恶的帮凶,导致了他未来万劫不复的悲惨结局。 魔君索伦及至尊魔戒象征最纯粹,最阴沉的恶,一切的智慧、力量都不足以掌控他们,所有的尝试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受到蛊惑,堕入黑暗。这正是甘道夫在联合会议上反对使用魔戒的力量对抗索伦的原因,一切试图利用黑暗的想法,最终都会被黑暗利用。 托尔金酝酿这部小说的时候,正好是二战时期,一定程度上,萨鲁曼是战时欧洲知识界的一个缩影。当时许多知识精英否定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进而否定自由的价值,推崇力量与强权的统治,这才给纳粹提供了上位的可能,也因此引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 如此,我认为,魔君索伦在现实中的投影就是纳粹首领希特勒。 甘道夫 作为知识精英的托尔金显然不是这个阵营的,他是清醒者,是甘道夫的现实投影,依然肯定人性中还存有可贵之处,把人类的希望寄予到最朴素的道德力量,这层意思构成了小说的底色。 人皇后裔亚拉冈 再说人皇后裔亚拉冈,他是人类走出迷途的代表,迷失路上真理的朝圣者。多年的流亡生活是场寻觅之旅,追寻身份的意义与责任,当遇到佛罗多一行后被霍比特人纯粹的善感动,决心拿起先王宝剑,与索伦展开最后决战。 亚拉冈说:在黑暗的尽头也许会有希望之光,只要它存在,我就会让你看到它,让你高兴。——《魔戒》 犹记得,亚拉冈率领亡灵大军来助战时轰动天地的气魄,他不仅救赎了自己,还救赎了当年因临阵脱逃而受到诅咒的亡灵们,他们终能履行对人皇许下的誓言,换得灵魂的解脱。 《魔戒》中的树人 在第二部《双塔奇谋》中,托尔金还表达了对工业社会到来的担忧,树人攻打欧散克萨塔一段是最好的表达。 萨鲁曼为了集结大军,对森林进行大肆破坏。佛罗多的朋友皮聘和梅里趁机激化了树人与萨鲁曼的矛盾,使平均高达4米的树人大军向巫师首领发动战争。树人是中土世界最强的战力,萨鲁曼不敌,只好逃跑。 这里隐喻了自然对人类环境污染行为的反噬,如果回溯英国文学史,在哈代、劳伦斯等作家的笔下我们也能找到类似的主题。实际上,自然被破坏不仅是环境污染这么简单,它更意味着美的失落、人性的破碎、心灵的枯竭、道德的滑坡。 如此,人类在迷乱的行为中一意孤行,最终的结局必定是自掘坟墓。 托尔金的野心:在《魔戒》中打造与现实媲美的架空世界——中土世界 《魔戒》作者托尔金 托尔金在牛津大学任职语言学教授期间,在一场考试中,作为监考老师的他突发奇想,在学生的空白试卷上写下“从前在地底洞穴里,住着一个霍比特人”。中土世界的故事跃然纸上,此后的岁月里,他倾尽心血与天赋,写出两部奇幻名著《霍比特人》与《魔戒》。 奇幻文学的魅力在于,读者可以在小说中遇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似但不相关的世界。SecondaryWorld,中文通常翻译为第二世界或架空世界。在那里,小到烹调方法,起居习惯,大到种族构成、历史事件、价值观念等,都跟现实世界完全不同,但它们又得和现实世界一样,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要有自洽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不能逻辑混乱,否则就是胡编乱造。 托尔金具有超强的语言天赋,据说他掌握的语言有20多种,他拥有打造一个恢弘的架空世界的智慧与能力,我甚至感受到,他生于世就是来完成这个使命的。当我们翻开《魔戒》这部长篇巨制,里面中途世界的宏大世界像一幅长卷,徐徐展开,为读者呈现自然于人类社会百态,其动人的细节能让人混淆虚构与真实的感知能力。 中土世界地图 托尔金在完成《魔戒》三部曲之后,继续打造他的中土世界。年,托尔金去世以后,家人在他的手稿中发现了大量与中土世界相关的内容,于是整理出版了《精灵宝钻》《中土世界》等著作,为中土世界提供了更多有意思的细节。 托尔金不只想讲关于魔戒的故事,他更想把中土世界的来龙去脉、风土人情一起呈现在读者眼前。 《魔戒》中除了正文以外,还包括帝王传记、年表、族谱、历法、语言发音规则和文字书写方式等附录。他为中土世界创造了霍比特人、精灵、人类、矮人、半兽人等不同居民,为他们编纂各自的风土人情,他甚至凭借自己的语言学知识,为不同种族设计各自的语言,其中最详细的是精灵语,它有系统的发音和语法规则,如果有人愿意,甚至可以像学习一门外语一样学习精灵语。这些细节既充满奇思妙想、又严丝合缝、和谐共存,丝毫不会让读者感到突兀。托尔金的野心是想在文学中创造一个堪比现实世界的虚构空间,他的这种想法为奇幻文学的创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冰与火之歌》宣传海报 近年来把奇幻文学推向高峰的《冰与火之歌》,也就是美剧《权力的游戏》的原著小说,也离不开《魔戒》打下的基础。《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RR·马丁就说过,《魔戒》中甘道夫的死亡启发了他的写作灵感,让他喜欢用酷烈的、出其不意的方式,安排那些已经和读者观众建立起情感联系的人物“突然死亡”。这种处理方式激发的宿命感,确实是《魔戒》与《冰与火之歌》共同精神内核之一。 我认为,托尔金在架空世界上的营造和处理,是他对文学传统,尤其是奇幻文学传统所做的最大创新,也是他送给读者最好的礼物。 墨萱说: 《魔戒》小说的主题,故意模糊了善恶的界线,让读者更能觉察出现实世界人性的微妙; 《魔戒》小说的底色,在迷失中要么自我毁灭,要么寻回朝圣真理的正确方向; 《魔戒》小说的世界,托尔金打造的中土世界,为后来的奇幻文学彰显超凡魅力打下坚实基础。 我在读到小说结尾时,感受到:随着至尊魔戒被摧毁,其他的魔戒力量也一起消失,巫师和精灵纷纷离开中土世界,他们的离去意味着魔法的退场,历史进入理性和技术统治的年代,这或许能带来稳定和安全,但也会导致单调和乏味。 那么谁来承担反抗平庸的重任呢? 答案是艺术,在托尔金那里,就是文学,就是神话,这也是他写作《魔戒》的最深层、最形而上的动机。 参考文献: [1]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的边界研究[J].刘赛.美与时代(下).(01) [2]个人英雄主义视野下的欧美奇幻小说创作——以《哈利·波特》和《指环王》为例[J].李梦寅,赵敏.文山学院学报.(02) [3]西方文学与现代性叙事的展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德明, [4]文学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杨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7588.html |